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曲沃農發辦助推農旅融合發展20年歷程側記

2018-07-16 09:42: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臨汾新聞網訊 眼下,曲沃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蔬果產業亮點紛呈,現代農業風生水起,農業文旅深度融合,全域旅游日新月異,所獲得的21張“國字號”名片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等農業名片就占了多半數以上。這些閃光名片的背后,有農業綜合開發歷經20年取得的豐碩成果,更有曲沃農發人為之不懈努力、拼搏奉獻作出的巨大貢獻。20年砥礪奮進,曲沃縣繪制出一幅“農業強、 農民富、農村美”的美麗鄉村畫卷。

  農業強 蔬菜產業呈“領頭羊”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持,帶動了設施蔬菜產業發展。20年來,曲沃縣堅持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土地治理、產業化經營(發展)、科技推廣等各類項目,都圍繞“大力推進設施蔬菜產業發展”來規劃立項實施。1998年,在靠近縣城的太子灘項目區建起48棟蔬菜大棚,農發辦負責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和生產技術指導,承包戶直接從事大棚蔬菜的生產,當年每棚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是種植棉花的20多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2001年起,在磨盤嶺河槽項目區蔬菜產業發展中,農發辦從全面包辦到大額補助,從貼息扶持到以獎代補,到不再直接補助農戶,只負責產業規劃和公共設施的配套建設,項目區一座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完全進入了群眾自覺自愿、良性發展的階段。2007年-2009年,成功爭取到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磨盤嶺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農發辦針對當地河槽、丘陵和溝崖兼有的地形特征,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出“河槽水地大棚菜、嶺上旱垣甜柿園、溝壑窯洞雙孢菇”立體開發的“磨盤嶺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廣。2009年-2012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兩類項目結合試點項目實施中,農發辦“依托龍頭建基地,圍繞基地扶龍頭”,集中連片發展無公害蔬菜示范區。2014年-2016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試點項目落戶曲沃,農發人勇挑重擔、傾心盡責,抓好舊棚改造、補助建棚、繁供種苗等特色種植、規模養殖、農產品加工和冷鏈物流等功能區建設,多層面、全方位打造區域優勢產業升級版。部門產銷對接項目建立冷鏈物流配送、產品檢測和電子商務等系統,設立蔬菜批發網點和社區直營店,實現了“盛裝遠嫁”。 目前,全縣大棚蔬菜已由起初的31棟,發展到現在的8000多棟;占地面積由起初的100畝,擴大到現在的3.6萬余畝;建棚村由起初的2個,擴展到現在的70多個行政村;種植戶由起初的31戶,增加到現在的6900余戶。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了蔬菜果樹產業發展。20年來,曲沃縣遵循“市場化引導、區域化布局、園區化發展、規模化經營”的思路,采取典型示范、政策優惠、資金補貼、設施配套等方式,把蔬菜產業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來培育,堅持不懈地打造一個精品、一個品牌,形成了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間作苦瓜區域優勢產業,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亮點。

  農業科技投入,保障了產業科學化發展。曲沃縣磨盤嶺作為臨汾“市級人才工作基地”,設立了設施蔬菜專家工作室、博士碩士工作站,建起了蔬菜技術微信交流群。20年來,與省市多個科研教學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聘請專家教授定期培訓和定向講課,舉辦培訓班近30期,累計參訓人數達1.1萬余人次,其中10名農民技術骨干經過考試選拔,成為指導全縣大棚蔬菜生產的技術員。縣委、縣政府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對外地人才發放了“體檢卡”,每年對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了重獎??h財政統一支付10余名農民技術員工資,人才隊伍穩定發展。農發辦聯合臨汾市農廣校、曲沃縣人社局,組織編寫《蔬菜大棚規劃設計與施工》《蔬菜大棚種植與管理》《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間作苦瓜生產技術規程》等教材,不斷豐富“磨盤嶺大棚技術培訓學?!钡慕虒W內容。與此同時,農發辦創新選優,學習借鑒山東壽光大棚建設技術,設計建造了適合曲沃氣候特點的“新五代”蔬菜日光溫室,比上一代增產20%以上;針對種植一茬黃瓜效益低的狀況,研發出“黃瓜+苦瓜”種植模式,使每畝大棚由一茬收入2.6萬元提高到3.5萬元以上;通過篩選確定了黃瓜、西紅柿等10個主推品種和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等12項主推技術,建立了張范、西海、王村、秦崗等10多個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輻射帶動了全縣設施蔬菜產業科學化發展。傳統蔬菜生產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全憑經驗、靠感覺,如今,設施蔬菜生產都有專家、技術員指導,農民按標準操作,就能種好大棚。

  農民富 產業融合發展促增收

  曲沃縣從實際出發,通過農業綜合開發扶持,發展縣域優勢產業,穩固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聯結機制,推動產業鏈完善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調動了農戶積極性,增加了農民收入。

  農民從產業發展中直接獲利。史村鎮西海村是曲沃革命老區之一,位于磨盤嶺下,全村起伏不平的九溝十八嶺旱垣占耕地面積的80%以上,河槽水地不足20%。十多年前這里是水不到、路不通,由于缺少支柱產業,當地群眾“種了玉米種麥子,年年守著窮日子”。為給老區人民致富找出一條路子,讓老區農民“以菜起家”先富起來。農發辦從引導入手,開會動員,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在西海、東海2個村動員了30多戶,全體人員住在老百姓家,與菜農一起出工,一起建棚,一起栽培,苦戰了兩個多月,建成“第二代”蔬菜大棚31棟,占地100畝,當年畝均收入在1.5萬元以上,單棚最高收入超過了2萬元。2001年,西海村僅建棚15棟,現已發展到240多棟,實現了戶均1棟棚;建棚前,全村存款不到4萬元,現已達到600多萬元;村里90%的農民靠種大棚菜脫了貧,基本上戶戶安裝了電腦,百余戶農民開上了小汽車。老區西海村富了!現在的西海村已成為宜居宜業的新農村,先后被評為“山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和“全國文明村”。西海大棚蔬菜的成功經驗,一舉推開磨盤嶺及其周邊村蔬菜大棚的建設,并帶動了全縣設施蔬菜產業的迅速發展。目前,全縣設施蔬菜面積最大的村達到了戶均1畝棚,“第五代”大棚畝均收入達到3.5萬元以上,蔬菜產業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37.54%,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僅此一項,全縣農民年均增收5億多元。

  農民從創新營銷中得到實惠。一方面幫助農民“產前”經營,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服務農民“產后”銷售,提高盈利空間。

  2017年,曲沃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133元,是1998年2458元的近6倍;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8億元,是1998年6258萬元的4倍多。一業興則百業旺。農民收入增加后,農機、小汽車、家電等生產生活消費品持續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縣城購房居住,帶動了農產品加工、包裝、銷售、交通運輸、餐飲、旅游等產業發展,激活了大量的民間資本,為全縣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廣大群眾在農業綜合開發中得到較多實惠,全縣形成了熱愛開發、認可開發、支持開發的濃厚氛圍。

  農村美 全域旅游引領新格局

  20年來,曲沃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全縣7個鄉鎮都有實施,形成了“農發辦搭框子、林業局鑲邊子、水利局埋管子、農業局填瓤子、農機局配機子、交通局鋪路子、信用社貸款子”的部門聯動發展機制。

  為了保證支農資金整合投入的方向性、連續性和穩定性,曲沃縣緊緊圍繞建設全省最大的設施蔬菜基地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縣目標,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領導組,統一領導、協調涉農工作,把農業、水利、交通等部門的資金納入整合范圍,實行“多個口進,一個口出”的資金整合模式,支持晉之源八大系列農業園區發展,形成了“大產業、一盤棋”的格局。通過優惠政策把項目向園區整合集中,引導園區產業連片發展;通過把各部門項目資金、社會資金、財政資金向園區整合,進一步改善園區生產環境和基礎設施,以此來帶動社會資金向園區投入。近年來,曲沃縣在扶持產業發展、改善“晉之源”八大農業園區基礎設施條件上整合了各涉農部門1.6億元的資金,直接吸收帶動社會資金5億余元,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同時,按照這八大園區的產業布局,深入實施擴容提質工程,不斷充實、豐富園區的特色和內涵,將農業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使其與縣域內的晉國博物館旅游區、磨盤嶺休閑農業觀光區、橋山黃帝文化風景區、太子灘溫泉度假區、澮河水岸風光旅游區、景明詩經山水旅游區等“六區四園”為核心的文化旅游體系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前,曲沃縣農業和旅游業加快發展、勢頭良好,“晉之源”農業和“晉文化”旅游受到全省、全市及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業+旅游”新業態的開發之中,主動流轉出土地開始搞餐飲,改造房屋搞民宿,各種采摘、休閑娛樂等活動內容在園區、景區悄然出現。老百姓不僅可以掙農業錢,也可以掙旅游錢。

  2016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提出了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主引擎的“六城聯創”發展戰略,按照“全景曲沃、全域旅游、全員參與、全民共享、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以“晉文化”為主線,大力推進了以“六區四園一城一場”為核心16個景區項目建設,走出了一條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活生產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發展新路子。目前,全縣共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34個,規模經營點34個,其中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個,縣級示范點6個。在去年舉辦的首屆“全域旅游晉都行——曲沃縣六區四園文化旅游系列活動月”期間,參與各景區建設、情景劇演出、餐飲服務的農民人數達萬余人,全縣累計接待游客7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7500余萬元,直接帶動農民增收3000余萬元。今年春節,全縣16個景區景點活動內容豐富,游人如織,處處彰顯全域旅游發展的全新活力和無窮魅力,接待游客總量達32.5萬人次,成為曲沃縣旅游發展史上又一個突破。僅五一小長假3天時間,全縣就接待游客48萬人次,同比增長39%;旅游收入7200萬元,同比增長41%。(王建先 靳佩佩 楊國紅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北川| 南靖县| 偃师市| 宜宾县| 澄江县| 永仁县| 始兴县| 惠来县| 徐州市| 白山市| 久治县| 太仆寺旗| 台中市| 淮安市| 子长县| 彩票| 远安县| 石河子市| 铜鼓县| 亚东县| 馆陶县| 沙河市| 葫芦岛市| 九龙坡区| 镇宁| 县级市| 嘉兴市| 安吉县| 台北县| 临西县| 屏边| 绿春县| 黄梅县| 抚州市| 湘西| 安义县| 新宾| 南靖县| 贵阳市|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