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山西祿緯堡太鋼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自動化生產線正在生產鎂鈣磚。該公司是我省最大的耐火材料生產企業之一,生產的鎂鈣磚、不燒鎂鈣碳磚、高爐炮泥、不定型耐材、預制件、鋁碳化硅碳磚等在保證太鋼及國內企業需求的同時,擴大國際市場供應,更好地滿足市場對新型耐火材料的需求。本報記者孫榮祥攝
6月30日早8時,壓鑄工孫鐵雷像往常一樣進入生產車間,原材料準備、模具檢查、調參數,將鎂合金原材料放入溫度高達680攝氏度的熔爐里。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生產線上各道工序無縫對接,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緊張有序的生產作業開始了。
經過熔煉、壓鑄、去毛刺、機加工、清洗烘干、包裝后,為北汽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空調壓縮機支架便完成了。該產品具有質量輕便、可塑性高、韌性強的特點,深受客戶青睞。
“這條輕量化生產線是一條集壓鑄機、數控機床、數控車、噴漆和表面處理工藝為一體的全自動化生產線,已于去年3月投產,總投資3億元,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鋁鎂合金生產設備的擴充、生產工藝的提升和生產布局的優化。”中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部副部長鄭華偉介紹,整個項目建設標準高、涵蓋廣,包括鋁鎂合金新材料的研發、生產、檢測、倉儲等全部功能,將建成全省領先的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
中德新材料是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山西要轉型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裝備和制造業的基石,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我省把新材料產業擺在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出位置,弘揚科學精神,瞄準前沿,保持定力,久久為功,把新材料產業打造成為山西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
截至去年底,全省擁有新材料規上企業150戶,實現營業收入1295.9億元。總體看,我省在半導體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和特種金屬材料四個特色領域,部分細分行業達到國內領先地位,部分產品和技術接近國際水平。培育了太鋼不銹、中條山有色集團、陽煤太化新材料、銀光鎂業等一批產品特色鮮明、知名度高、競爭力強的骨干龍頭企業。太鋼跨海大橋用雙相不銹鋼、山西鋼科T800級碳纖維、潞安集團費托合成蠟等一批產品聲名遠揚。
在新、特、專、高、精、尖上下功夫,我省加快新材料產業從中低端向高端邁進。
推進新材料產業邁向高端,我省立足有基礎、有優勢、有前景的產業,在特種金屬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導體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領域,加快科技攻關、產業升級、補鏈延鏈、集約集群,形成山西比較優勢。
在山西潞寶興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一派繁忙景象。一根根白色的纖維在集束架上快速上絲,經過導絲機、水浴槽、牽伸機等機器三級拉伸,完成卷曲、定型、切割、裝包后,成袋的錦綸短纖維呈現在眼前。去年10月,年產3萬噸的潞寶尼龍6短纖維項目正式建成投產,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尼龍6短纖維項目,它的投產標志著潞寶集團實現了煤化工產業由“黑”變“白”、煤化工產品由“粗”變“精”,黑色煤炭轉化生產出高端白色合成纖維的夢想成為現實。
推進新材料產業邁向高端,我省著眼科技前沿,著力開展卡脖子、填空白、有需求的關鍵核心技術、工藝和裝備攻關,攀登科技高峰,培育領軍企業,形成競爭新優勢。
在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80多名身著防塵服、戴口罩的員工在如同大型高科技實驗室一般的生產車間忙碌著。從這個車間生產出的小小深紫外LED芯片“非同一般”,一毫米見方的小芯片,發出肉眼不可見的光,就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晉閩2018年帶領團隊來到長治,以紫外LED最新研究成果與潞安集團合作,在長治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同設立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關于紫外LED的擴展衍生,李晉閩團隊的研發和生產正在同步進行。
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強化創新生態引領、加快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延鏈補鏈強鏈……按照“創新引領、項目帶動、鏈式布局、園區承載”的發展路徑,我省堅持“龍頭企業+研發機構+配套企業”的創新發展模式,以“半導體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種金屬材料”四個領域為重點,著力攻關一批新材料品種、關鍵工藝技術和裝備,大力推進新材料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規模化發展,按照產業路線圖,推動項目鏈、招商鏈、創新鏈、政策鏈、任務鏈五鏈協同,加快構建一流產業創新生態,到2022年新材料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力爭到“十四五”末,新材料產業年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5%左右。將新材料產業培育成為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打造成為我省轉型發展的新支柱產業,山西新材料產業前景廣闊。
本報記者張毅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