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郝海軍)1月10日,車站街辦事處建設社區“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志愿者走進轄區企業,為企業員工和周圍群眾提供義診、義剪、義修等志愿服務。據了解,此次便民服務與以往不同,以往該社區的志愿者們以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為目標服務人群,本次的志愿服務將服務對象擴大至轄區單位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當中,收到了企業和社區群眾的一致好評。
“以往都是社區工作人員直接服務于有需要的居民,但是社區工作人員精力有限,單憑幾個人的力量很難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需要;與此同時,社區很多資源還在‘沉睡’當中,居民和轄區單位參與社區事務的渠道并不通暢。”建設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趙文菊說,社區黨組織以‘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建設為契機,探索社企黨建共建新模式陣地,積極發揮社區聯合黨支部的核心作用,聯動物業、公益組織等多方力量,通過開展黨性教育、社區公益、志愿服務、社區文化活動等形式,加強基層黨建,增進社區凝聚,積極探索共享共建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酒店的職工大多是年輕的外來務工者,志愿者為他們提供愛心志愿服務,必然增進他們對社區的感情。”對于“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走進轄區企業服務于企業職工,轄區企業供銷機械廠廠長張福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社區服務就是要解決居民真正的需求,作為轄區單位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服務于社區同樣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近年來,該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社區更多“人、財、物”資源被撬動,并協調社會上各個志愿服務機構融入“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志愿服務項目當中,已經初步形成了社區、社會組織、轄區單位和居民四方通力協作的治理格局。趙文菊說,現在社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公益服務理念深入人心,共享共建的氛圍日漸濃厚,居民多元需求與社會供給形成有效對接。轄區單位在參與社區建設的同時,也享受到了其所帶來的好處,居民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