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11月26日早上,堯都區賈得鄉賈住村村民李國慶的家中,一家人正圍坐在桌邊吃早飯,此時,客廳內的電子溫度計顯示室內溫度為17℃,室外溫度為3℃。
“禁煤區”無煤化
行走在賈住村,只見原先堆在家家戶戶院落內的烏黑煤堆和冒煙土鍋爐已消失不見,該村的煤改氣清潔供暖改造已于2017年完成。李國慶對記者說:“以前自己燒小鍋爐,拉煤掏灰,家里怎么也干凈不了,晚上封了火后便凍得不行。現在真是方便了,燒水有電磁爐,做飯取暖有天然氣,政府還給我們補貼1500元的燃氣費。”
為切實減少燃煤污染,推動市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堯都區精心部署燃煤管控工作,今年對全區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行政村的267953戶居民和其他單位實施燃煤污染防治專項工作。按照《堯都區2019年散煤管控實施方案》,堯都區開展了散煤收繳專項行動,經過8月底前對轄區居民、商戶用煤情況和存煤數量的調查,對劣質散煤全部進行了清繳,已清繳1272.3噸,確保“禁煤區”無煤化。
同時,區委、區政府切實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11月23日晚,堯都區副區長湯曉燕帶隊對涉煤企業進行夜查;11月24日,他們又走進社區和農家,對清潔供暖和補貼落實進行了解。湯曉燕介紹:“今年,堯都區的‘禁煤區’在去年基礎上新增了94.7平方公里,達到491.44平方公里。”
此外,散煤污染專項小組還與轄區內12家煤礦、35家洗煤廠、19家儲煤場、7家民用煤供應企業、4家煤焦發運站簽訂了承諾書。各企業承諾不向農村、城鎮居民銷售原煤,從源頭管控燃煤質量,禁止煤炭流入“禁煤區”。并在主要路口設置固定執法檢查站,設立流動巡邏隊,實行24小時流通管控,嚴防各類劣質散煤運輸車輛進入“禁煤區”。
供暖電氣化
在堯都區縣底鎮城隍村,村民景金秀拿出了與村委會簽訂的承諾書給記者看,上面寫著:“只使用清潔取暖設備,絕不私自購買、使用任何煤炭燃料,保證家中沒有存放的散煤并拆除燃煤鍋爐。”縣底鎮南喬村村干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村民改用“煤改電”取暖后,按4個月用電10000度、每度電補貼價不到0.3元計算,一冬天取暖費不到3000元,而且從實際用量來看,大多數村民消耗電量僅為這個數的一半左右。
2019年堯都區清潔取暖改造任務共計5255戶,煤改電任務3051戶,截至11月下旬,完成“空氣能”采暖設備安裝2892戶、集中供熱18戶、煤改氣完成掛表1093戶、壁掛爐安裝818戶。2017年以來,堯都區總計實施清潔取暖改造90267戶。
隨著清潔取暖工作的推進,堯都區又對工業燃煤鍋爐加強管控,今年完成了23臺35蒸噸以下工業燃煤鍋爐淘汰任務,全區目前除兩個電廠外,再無工業燃煤鍋爐。
“禁燃區”清潔化
在收繳劣質散煤基礎上,堯都區禁止“禁燃區”內居民生活、采暖等使用高污染燃料。并按照服務便民、優質環保、就近供應的原則,在2018年7個民用煤供應點基礎上,新增了3個供應點,截至目前,10個供應點已銷售清潔型煤15952噸。
堯都區大陽鎮生活用煤銷售點成立于2018年10月,是一所標準化全封閉式的儲煤場。在寬敞明亮的儲煤場內,記者看到工人正在往三輪車內裝煤,煤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村民院中堆滿了農作物,沒有存放潔凈煤的場所,儲煤場存儲的這些燃煤,完全可以保證村民溫暖過冬。”
記者了解到,堯都區今年仍按去年出臺的相關標準,對在“禁煤區”外使用民用潔凈煤的居民,每戶最多補貼3噸,每噸補貼300元。
湯曉燕說:“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完成燃煤污染防治工作,為改善市區環境質量貢獻力量,確保市區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記者 鄭紅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