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臨汾:守護青山綠水 喚回藍天白云

2021-09-25 17:13:23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市第四次黨代會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環境質量改善這一核心,打響了聲勢浩大、力度空前的污染防治攻堅戰。

  如今的臨汾,藍天常駐、綠水長流、青山秀美、和諧宜居,生態環境正逐步成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

守護青山綠水 喚回藍天白云

臨汾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永芳深入企業檢查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聯合檢查機動車和汽修行業環境治理情況

發放環保材料 宣傳環保理念

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

生態環保科普知識進校園專題講座

“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現場

突發環境事件綜合實戰應急演練

日漸美好的生態環境,讓古都平陽綻放出異樣的光彩

組織開展“唱響主旋律、環保心向黨”活動

  這是曾經的環境之殤:一入秋冬,霧霾頻至,“母親河”水體污濁,廣袤的農村煙塵陣陣,雖有客觀存在的不利因素,但有限的環境容量仍然承載了過量的排放;

  這是如今的生態圖景:天空蔚藍、白云變幻,青山蒼勁挺拔、汾水碧波潺潺,頻頻造訪的“臨汾藍”,日漸美好的生態環境,讓古都平陽綻放出異樣的光彩。

  這番今夕巨變,源于市委、市政府泰山壓頂不彎腰,壯士斷腕、負重趕超的結果;源于各級各部門困難面前不低頭,協同作戰、砥礪奮進的結果;源于環保鐵軍千磨萬擊不退步,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結果。

  在生態環境治理的征途上,我市號角聲聲、士氣高昂,各級各部門直面壓力、應對挑戰,向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臨汾眾志成城、一往無前。我市的優良天數連年增加,重污染天數持續減少,2019年,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的第164位,退出“全國倒一”,2020年,市區及周邊10公里范圍重污染企業全部“清零”,“一城三區”海拔600米以下區域基本實現“無煤化”;汾河流域國考斷面水質退出劣Ⅴ類并穩定達標。

  勠力同心 防污治污

  20世紀90年代,“粗放型”的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歷史欠賬,加之我市“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兩山夾一川”的特殊地形、長期靜穩的氣象條件等客觀因素,原本山清水秀的平陽古都漸漸淪為“污染之都”。

  決戰污染、喚回藍天,是市委、市政府的堅定信念,也是全市人民最迫切的期盼。

  市委、市政府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壯士斷腕的決心,帶領全市人民奮勇拼搏,全力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市委書記閆晨曦強調,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和生態環境保護系統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戰略定力,始終堅持高標準保護工作理念,不斷開創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云峰多次部署:要緊盯目標抓落實,突出重點抓落實,強化責任抓落實,群策群力形成生態環境保護攻堅合力,切實提升全市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思路決定出路。市委、市政府科學制定治污舉措,精準研判治污短板,統籌協調治污力量,一系列機制條例相繼出臺——

  建立環保常態化研究會商機制,建立重點生態環境問題領導領辦機制,推動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定出臺市級53個有關部門環保工作職責;出臺《臨汾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臨汾市飲用水源地保護條例》,強化地方治污法律保障;在全省率先設立了縣(市、區)、鄉鎮、街道辦事處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構建環境保護四級嚴密網絡;對標一流,創新手段,專班抓、調度抓、督查抓,實施聯防聯控,持續向結構性污染開刀,狠抓工業企業減排,擴大清潔取暖改造范圍,嚴格錯峰生產管控……

  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把環保工作擺放在突出位置,鼓足干勁、繼續奮戰,各職能部門打破壁壘,勤會商、定方案、嚴執法,我市生態環境治理迅速打開新的局面。

  三大戰役 勢頭強勁

  2017年和2018年,我市創新提出“鐵腕治污、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聯動治污、綜合治污、產業治污、全民治污”這“八個治污”思路,連續兩年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攻堅“八大工程”;

  2019年,我市將生態環境治理提升到臨汾發展的“生命線”高度,大力推進市區環境質量改善;

  2020年,我市提出“環保倒逼轉型,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實施了一系列生態環境治理攻堅重要舉措;

  2021年,我市生態環境重要舉措突出“治氣、治城、治水、治山”四位一體,“治氣”標本兼治再加力,“治城”全面統籌再提升,“治水”綜合防控再深入,“治山”嚴格標準再規范……

  市委、市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逐年提高,力度也逐年加大,“生態立市”理念得到全面深化。

  我市堅持精準定策、強弱補短,多點發力、統籌治理,全面打響了“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役。

  ——打好“藍天保衛戰”。我市在調結構、壓產能、管企業上下功夫,極大削減了平川區域工業污染排放量。在全省率先開展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實施產業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規范焦化、鋼鐵、洗煤等行業治理標準,啟動企業提標升級創A行動,涌現出華翔鑄造等一批行業標桿;焦化產能減少1457萬噸,鋼鐵去產能272萬噸,市區周邊7家焦化鋼鐵塑料制品企業實施關停退出,市區建成區重污染企業實現“清零”;淘汰洗煤企業82家,“一城三區”退出磚瓦企業13家;實施綠色差異化管控,推動形成優勝劣汰的良好經濟發展格局。

  實施清潔取暖改造,推進散煤治理,特別是2020年,我市在此前完成“一城三區”的城區、城鄉接合部、平原地區農村清潔取暖“三個100%全覆蓋”基礎上,將“一城三區”范圍內海拔600米以下區域全部納入清潔取暖改造范圍,完成改造2019.44萬平方米、17.16萬戶,改造面積和戶數的完成率分別為109%、104%,在全省排名第一。

  嚴格標準加強車輛管控,市區范圍內實現了公交車、出租車全部純電動化,國三及以下營運型中重型柴油車全部淘汰;劃定“大氣污染防治綠色運輸示范區”,引導柴油車末端分流,持續開展非道路以東機械編碼登記和監管。

  ——打好“碧水保衛戰”。我市狠抓源頭管控、過程治理、責任落實,強力推進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狠抓焦化廢水和煤礦礦井水深度治理,加快推進全市生活污水、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強化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2018年,我市新建污水處理廠4座、污水處理站10座,對8座污水處理廠實施了擴容改造。2019年至2020年,我市實施74項水污染治理重點工程,目前已完工65個。

  全面推行河長制,加強水資源管理與保護,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進一步優化了水環境;實施了蒲縣、曲沃、堯都等一大批人工濕地建設工程,改善了河流水質;充分發揮水質自動監測站作用,對汾河、澮河、昕水河等重點河流實行“日監測、日分析、日通報”,對超標斷面及時預警、精準溯源、科學治理;全面推進全市縣級及以上城鎮水源環境狀況評估、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工作。

  對比2016年,我市優良水體比例斷面增加到兩個;4個劣Ⅴ類水體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水質明顯改善。

  ——打好“凈土”保衛戰。我市著力補齊治理監管短板,土壤、固廢整體穩定;深化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完成全市576個地塊的信息采集;開展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調查統計和涉鎘及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調查。出臺《臨汾市2018-2020年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方案》,分別在鄉寧、洪洞、安澤選取了主體滅失、歷史遺留和正在使用的三類煤矸石集中堆放場開展治理試點工程,共治理矸石210.65萬噸,綠化面積12萬平方米,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的同步提高。2019年至2020年,全面啟動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目前,全市99處煤矸石堆場已全部整治完成。

  環保鐵軍 守土有責

  我市始終把嚴格監管執法作為重要抓手,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2018年至2020年,全市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569起,處罰2.94億元,立案、處罰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共規劃建設固定源、移動源、空氣質量三大管控系統10個平臺,為全市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實現了從“人防”到“技防”的突破。建立工業企業在線數據監控,環保用電監管系統,建設工業無組織粉塵治理監管系統,建成企業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實現聯網運行;建成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監測監控系統,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網絡系統,實現了國家、省、市三級聯網,建設一體化監管體系,最大限度降低機動車污染;建設空氣質量管控系統,包括市、縣、鄉三級空氣質量監測點,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系統,“一城三區”大氣污染熱點網格智能監管系統,全市污染防治精細化管控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全市生態環境系統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硬手段,制定出臺《污染源在線監測超標懲治辦法(試行)》,實行“一日一立案,一日一處罰”;探索制定《臨汾市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后督察實施辦法(試行)》,掃除“以罰代管,只罰不改”監管弊病;探索建立“網格化巡查+執法隊執法”模式,全年不間斷對市區城區建筑工地、餐飲油煙、河道排放等污染源全面巡查、檢查、夜查,用“苦功”防住了城市面源污染的“最后一公里”。綜合運用調度、督辦、檢查、通報、約談等手段,嚴肅查處環境違法案件。

  環保鐵軍守土有責,堅守在環保最前沿;環保志愿者走上街頭、來到河畔,宣講環保知識、彎腰撿拾垃圾;人民群眾自覺踐行環保理念,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綠色出行。

  歷經千辛萬苦,攻克重重難關。2021年,我們終于爬坡過坎,攀上生態環境新高地。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不減、方向不變,監管力度不斷加大,輿論氛圍依然濃厚,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永芳說:“生態環境治理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我市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基礎依然很薄弱,結構性污染等環境突出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容不得絲毫的滿足和懈怠。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更硬的手段和更加昂揚的斗志,直面壓力、應對挑戰。”

  滔滔汾水,蜿蜒流淌,滋翠養秀;巍巍青山,蒼郁如屏,蓄靈孕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四五”時期,我市將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重大機遇,全力打造生態環保提質區。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機勃發的大美臨汾正向我們走來!

  記者 柴云祥

  圖片由臨汾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 黄石市| 太和县| 南岸区| 扎鲁特旗| 章丘市| 南川市| 正定县| 顺义区| 夏河县| 荃湾区| 洛隆县| 梓潼县| 文成县| 南宫市| 新营市| 宜君县| 张家界市| 安徽省| 会宁县| 开封县| 武邑县| 五莲县| 潼关县| 甘肃省| 彰化市| 崇阳县| 吉木乃县| 台安县| 静安区| 监利县| 庆云县| 潍坊市| 五华县| 荣昌县| 双城市| 武山县| 古田县| 石家庄市| 通山县|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