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樣板 示范帶動
——洪洞縣辛村鄉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洪洞縣辛村鄉實施“文化”上墻工程,打造集黨建文化、廉政文化、傳統文化、德孝文化、企業文化等元素為一體的文化走廊和文化街,通過樹立樣板村、標桿村,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辛村鄉,新鄉村。走進洪洞縣城西郊的鄉鎮,尤其是它的北段村和南段村,人們往往會誤以為身在城市:寬闊平坦的恒富大道、干凈整潔的小街小巷、粉刷一新的墻圍、疏浚暢通的溝渠,以及繪制精良的文化墻、清新醒目的大標語、施劃整齊的停車位,目之所及總是清新鮮亮的。
這一切都拜不久前市、縣開展的城鄉環境整治所賜。曾當過二十多年北段村黨支部書記的郝正國至今記得,以前村里家家戶戶院外堆滿了柴火、垃圾,大街小巷凌亂不堪,路邊溝渠更是臭氣熏天。如今的北段村不見了斷壁殘垣,街凈巷潔了、路寬渠清了,天然氣通到了家里,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事實上,北段村的變化只是辛村鄉的一個縮影。據鄉黨委書記高紅安介紹,作為城郊鄉鎮,辛村鄉重點把高鐵、高速、桃臨線及縣鄉村主干道沿線區域建設成為展示洪洞文化特色的景觀走廊,結合縣委“新區打拼”戰略,注重生態與文明建設,精心打造了南段村、北段村為核心圈,實施“六化”工程,以綠化、亮化、凈化、硬化、氣化為基礎,實施“文化”上墻工程,打造集黨建文化、廉政文化、傳統文化、德孝文化、企業文化等元素為一體的文化走廊和文化街,通過樹立樣板村、標桿村,發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數字或許是空洞的,但數字卻真實地詮釋著辛村鄉村容村貌的變化。有統計顯示,自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該鄉共計投資2600余萬元,先后出動人力16200余人次,動用大小車輛2110余輛,大小型鏟車310余臺,清運垃圾10.8萬余方,拆除私搭亂建183處,修繕殘垣斷壁155處,取締廢品收購點11處,清理大小牌匾1320余個,清理小廣告4300余條,修建垃圾池170處,粉刷墻壁58.8萬余平方米,刷白樹木7.8萬余株,培植花箱310個,栽植樹木11.6萬余株。
7月25日,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以打造美麗宜居鄉村為平臺大力度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為題,把辛村鄉環境集中整治的做法作為典型在全省進行了推廣。
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被洪洞縣一位鄉鎮干部譽為“做深層護理”——在打掃衛生之外,村民們對生活環境的呵護逐漸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自覺形動、一種社會文明。北段村村民馬曉戌對此深有體會,他說以前大家抽完煙會將煙頭隨手扔掉,如今慢慢學會拈著煙蒂到處找垃圾桶了。看似不起眼的小變化,在鄉黨委書記高紅安看來,正是美麗鄉村讓群眾有了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記者 孫宗林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