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扶貧見實效
易地搬遷新生活
河道治理綠水盈
健康宣講受益多
光伏扶貧開啟致富門
太岳革命老區——古縣,屬省定貧困縣。全縣轄4鎮3鄉,111個行政村,總面積1206平方公里,總人口9.4萬人。于2019年5月21日被省政府批準退出,目前處于鞏固提升階段。
今年以來,古縣結合縣域發展實際,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固樹立“軍令狀”和“交總賬”意識,圍繞“1234”工作重心,嚴格落實“四個不摘”重大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建特色、提質量,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成效。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動態調整,全縣建檔立卡6487戶19698人,已脫貧6469戶19647人,未脫貧18戶51人,貧困發生率為0.07%。這些數字變化的后面,是古縣老百姓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強化扶貧產業支撐 脫貧攻堅穩步提升
特色產業扶貧。按照做強特色農業工作重心,使用統籌整合涉農資金1000余萬元,出臺多項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特別是圍繞做強核桃主導產業,按照“抓管理、提質增效,抓加工、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核桃產業化發展。
光伏扶貧。第一批16個村各100KW村級光伏電站今年以來累計發電210萬度,完成收益分配249萬元,第二批23個貧困村各100KW村級光伏電站去年12月底實現并網,今年以來累計發電294萬余度,結算電價97萬余元,目前電站已整體移交各項目村;戶用屋頂光伏項目今年為200戶貧困戶累計發放電價補貼68萬元。
鄉村旅游扶貧。借勢擦亮國家4A級牡丹旅游景區名片,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節,有力帶動北平黨家山、石壁王灘、南垣蘇家寨等鄉村發展徒步休閑和旅游康養產業,帶動周邊80余名貧困人口人均增加收入3000余元。
電商扶貧。作為扶貧的重要賦能形式,2016年起,省委、省政府把電商扶貧納入全省八大工程二十三項行動。古縣也推進電商扶貧工作,構建了一條以品牌為引領,以電商大數據為支撐的互聯網+產業扶貧之路。
資產收益扶貧。新大象生豬養殖基地吸收474戶貧困戶入股,戶均年收益7166元,今年已累計分紅339.7萬元;7家農機合作社吸收70戶貧困戶入股參與分紅,戶均收益650元;“補丁式”兜底保障扶貧為300戶特困對象發放收益分紅40.3萬元,通過資產收益扶貧,實現了“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
社會力量扶貧。民營企業“千企幫千村精準到戶”方面,以二十四節氣之“白露凌云品核桃”等為契機,工商聯充分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搭建了工業企業與農業企業對接平臺,聯系了4家工業企業與4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現場簽訂了購銷意向協議書,拓寬了貧困戶農產品的銷售渠道,為農產品進企業起到了示范助推作用。
金融扶貧。今年以來為887戶貧困戶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4214.88萬元,完成年度3900萬元任務的108%;為2763戶貼息383.54萬元,補充注入風險補償金63.75萬元,有效發揮了金融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對貧困戶發展產業起到了積極的撬動作用。
建立完善工作機制 有效防范返貧風險
創新“脫貧鞏固雙保險”模式,拓展“補丁式”兜底保障扶貧模式,在保障特困人口享受基本兜底保障政策的同時,增加一份資產收入,上好第一道保險。充分發揮金融保險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建立以脫貧(不返貧)保險為依托,政策性保險為主體,商業化保險為補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保險扶貧一體化服務項目,有效防范返貧風險,鞏固脫貧成果,提升發展能力。
做好新冠疫情防控 有序開展百日攻堅
出臺“硬核”工作措施,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根據《臨汾市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工作的若干措施》,制定出臺《古縣克服疫情影響確保貧困群眾產業就業增收的十二條措施》,全部明確了政策標準、責任單位,為項目復工復產、群眾復農復業注入了“強心劑”,幫助貧困群眾解難題、保增收,努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安排部署脫貧攻堅“八大風險防控專項行動”。堅決打贏風險防范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加強扶貧領域意識形態建設,把方向、抓導向、管陣地、強隊伍,層層傳導壓力,確保意識形態領域安全。
積極開展決勝“十個清零”百日攻堅行動。召開全縣干部駐村幫扶會議進行專題部署,將“十個清零”百日攻堅行動作為駐村幫扶“六大行動”的拓展和延伸,擺在全縣脫貧攻堅決戰完勝的突出位置來抓,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迅速跟進、措施上務求實效,堅決夯實責任、堅持精準施策、加強調度研判、強化考核督查、嚴格作風紀律,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古縣扶貧辦供稿)
責任編輯: 吉政